时间:2019-11-28 16:13:28 来源:北京华璨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或排斥、拒绝行为的一种消极现象,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缺乏学习兴趣时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厌学心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病症”,它严重影响了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危害性。现就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不明确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观原因。学习是一种艰苦而长期的脑力劳动,需要学生付出艰辛和努力,否则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它要求学生具备勤奋、刻苦,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等一些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往往知难而退,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学习,在困难面前丧失斗志,没有信心。久而久之,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业越落越远。
二、严重的课业负担
学习负担过重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教育模式,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小学生自由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学生潜能得不到发挥,创造性和个性受到压抑,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苦“差事”,并由对学习的不满转变为对学习的厌倦。如学校搞一次活动老师不留作业,学生会齐呼万岁,在学生问卷中最不满意的是体育课被其它学科老师占用,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方法,考试制度,课程设置等都急待改革。
三、教师教学缺少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趣味性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内在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受能力和素质的制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语言贫乏,组织教学缺乏魅力,课堂缺少生气,扼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讲话条理不清,重点不明,学生听之不懂,学之无味。
有的教师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实际,不研究学生心理,一味追求速度,作业越加越多,使学生望而生畏。还有的教师不去了解学生失败的原因,而是采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法去纠正学生的错误,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不是新奇、满足、愉悦的感觉,而是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的感受。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还有的个别教师不尊重学生,用讽刺、挖苦甚至是辱骂的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并把这种反感迁移到该教师所教学科上,产生了对该科学习上的厌倦情绪。
四、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心理状态、思想意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等在孩子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影响着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而家长的一些不良影响,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极大的危害性。一些“门子宽、路子广、关系多、后门硬”的家长,或许愿将来送子女去当兵,或许愿送子女去某地挣大钱,他们的许愿和承诺动摇了子女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的信心和决心,有的家长麻将成瘾,跳舞成瘾,讲究吃喝玩乐,把学校当作托儿所,把教师看作保育员,对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根本没有心思学习,只会把学习看作一种负担。另外,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不看孩子实际能力,只看孩子学习成绩。成绩稍差,非打即骂,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孩子能力的过高要求,造成了孩子对学习的恐惧,并逐步导致对学习的厌倦。
五、游艺场所的吸引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涌现出来的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游戏厅、娱乐城、台球室等游艺场所,对小学生中部分意志薄弱者有一定吸引力,这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电子游戏机的对战中,上课不听讲,放学不回家,作业不完成。忘掉了学习,忘掉了老师的教诲,忘掉了家长的嘱托,逐渐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针对上述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和教育。
第一,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进行引导和渗透。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了,才会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一种动力,才会有收获。
第二,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落到实处,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精神,真正解脱学生学习上的沉重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第四,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教育家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其健康成长。
第五,学校要掌握厌学学生的心理动态,要根据不同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厌学的危害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上一篇:孩子的厌学心理分析
下一篇:孩子厌学什么原因分析
推荐阅读
孩子厌学,家长要慎用惩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