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06 08:45:51 来源:北京华璨心理咨询中心
北京华璨心理咨询中心月例督导会于2025年1月7日成功举办,本月案例督导培训,由著名心理学专家杨蕴萍教授为华璨心理咨询师提供精神动力学取向的专业督导。
本次受督的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为未成年男学生,第二个案例为成年男大学生。本次两个案例的来访者,均出现人际关系隔离,情感淡漠,与人建立关系困难的情况。从两个案例的情况来看,来访者心理问题与父母对其教养方式、成长环境有关。两个案例的来访者与父母存在明显的冲突关系,同时自我认知、现实检验能力和社会功能也有一定程度受损。
杨蕴萍教授在对这两个案例的督导中讲到,对于类似这样情感隔离、人际关系困难的来访者,他们与父母、亲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同样也会出现在与咨询师的咨询关系之中。由此,案例咨询师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反移情,很难与来访者建立情感的联接与沟通。
杨教授提出,对于这样的来访者,他们的核心问题集中在关系的建立和情感隔离现象,咨询师可以用客体关系的思路框架来工作,运用移情性诠释来尝试与来访者建立关系,利用咨询师的反移情来诠释来访者当下与咨询师重演的客体关系模式和情感冲突,同时更要理解来访者内在情感需要与冲突模式,这样才能真正的深入共情到来访者,从而促进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
杨蕴萍教授介绍
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
IPA认证精神分析师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督导师
中挪精神分析培训项目中方发起人
第一个案例 一直胃疼的男学生
第一个案例来访者是一个高中男学生,目前处于休学状态,伴有长期的胃病,经常呕吐、烧心或胃疼,来访者与同学和他人建立关系困难。从案例情况了解到,来访者的父母也是情感淡漠、压抑克制、非常隔离的状态。通过案例情况分析看到,这个来访者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处于一个非常压抑、缺乏温情和滋养的家庭环境,来访者很希望通过学习有所突破,但自己一直陷入在长期胃病中难以解脱。
来访者成长的家庭环境似乎存在难以消化的代际创伤,在传递到这个来访者的身上,来访者的成长经历严重缺乏一种抱持性的环境(holding environment)。关于案例概念化理解,杨教授讲到,对于这个来访者由于存在胃病情况,一方面咨询师要特别关注来访者的就医情况,并提醒促进他积极就医看病;另一方面,要从概念化的角度,看到这个来访者自身胃病对其的心理意义和形成的防御功能。
这个案例的咨询师也讲到,与这个来访者男生的咨询过程中,一直很难走进来访者的内心世界,难以与来访者建立情感和感受方面的联结。杨教授讲到,对于咨询中来访者呈现出的隔离状态,咨询师要擅于利用自己的反移情来进行移情性诠释——似乎在咨询中,咨询师也像父母的角色一样,让来访者难以真正沟通和表达自己,使得咨询师好像也变成了“问话者”,带有一种追问“逼迫式”的味道。
杨教授讲到,对于类似这样的来访者进行移情性诠释,要聚焦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特定时刻发生的无意识的事情,要特别关注来访者的内在心理动机,实际的或投射的正在起作用的心理动机与感受。
督导相关知识——关于“移情性诠释(transference interpretation)”
移情诠释是客体关系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咨询技术,可以明确地呈现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旨在鼓励来访者探索他的冲突以及在咨询情境下呈现出来的内化的客体关系,它帮助来访者理解自己在与咨询师的关系中体验到的情感和冲突。
心理学家费尔贝恩对移情性诠释的解释:心理咨询本身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访者这边努力通过移情将他和咨询师的关系强行拉入一个内在世界的封闭系统里,同时心理咨询师这边决心在这个封闭的系统里打开一个缺口(进行移情性诠释)。
以色列精神分析师Rachel B.Blass讲,移情性诠释的重点不是心理咨询师看到了什么,而是来访者内在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包括来访者内在发生的事情与来访者想象中(正确的或错误的)在心理咨询师那里发生的事情。
第二个案例 强迫的男大学生
第二个案例是一个男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困难和冲突,来访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困难,经常在关键的沟通表达时会出现“卡”住的现象,在生活中来访者经常会伴有冲动性行为。从案例情况了解,来访者与妈妈的关系一直呈现“争斗”的场面,似乎她们的关系只有胜和弱的区分,孩子和妈妈的心理模式都存在明显的分裂(splitting)防御机制。
此案例来访者在进入高中以后,人际关系中的行动化冲突明显减低,与此同时在人际交往的表达中“卡”的现象更为明显了。杨教授对这个案例概念化分析指出,“卡”的现象对于来访者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角度,人际交流中的卡克现象形成了防护功能,就像一个“闸门”一样,一方面对来访者的冲动性行为(付诸行动)进行了克制,但另一方面对其自身的力比多和攻击驱力也形成了压抑和克制。
杨教授讲到,针对“卡”的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案例咨询师要尝试对来访者进行共情和理解的同时,可以把“卡”的功能机制进行诠释——“卡”住的现象,在某种程度帮助来访者避免的人际关系的冲突行为,但在他内心形成了一种压抑的阴影,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与言语沟通。
针对此来访者的言语表达困难,杨教授提醒大家,对于语言表达困难的来访者,从医学诊断的角度,要做一个“除外”的诊断工作,排除类似存在一定程度的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的症状情况。另外,杨教授还讲到,针对类似今天的两个人际关系困难、社会功能受损的来访者,需要邀请来访者父母进入咨询,并对父母可进行一定程度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督导相关知识——攻击驱力与力比多驱力
弗洛伊德提出人存在着两种内驱力,一是力比多(性驱力),一是攻击驱力。
1.力比多(性驱力)促使我们去追求满足与爱的体验,这里性的概念指的是广义的、广泛的性,即包括性、爱、愉悦的概念,代表着人追求自我满足、以快乐为先。“力比多”就是一种能量、心力,一种创造性的生命能源。
2.攻击驱力是生物体为了解除生命的张力,而回归到更原始简单状况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攻击性的、毁灭性的冲动。一切关于竞争、追求卓越、伤害他人、破坏社会的,都跟攻击驱力的满足有关。
情绪体验是母婴关系与咨访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更好的记录这种体验,比昂提倡运用字母“L、H、K”来标记。首先,比昂将爱、恨、知这三个主要维度作为人际连接的核心要素,对应着分别用L、H、K字母替代它们(L取材于love、H取材于hate、k取材于know),字母符号标记母婴连接与咨访关系的联结模式。同时,“爱、恨与知”分别源于人的三种本能:依恋本能、攻击本能和求知本能。
精神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是一场向自己的内心展开探索的旅程。在这场探索之旅中,我们内心中的愿望、恐惧、关系、动机、情感、想法以及行为构成了这个未知领域中的风景。向内心探索的历程是一条令人兴奋、有时是痛苦和让人沮丧的道路,但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探索,揭示了我们内在生命的意义。
华璨心理咨询师团队一直坚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非常荣幸地由杨蕴萍教授持续给予专业的督导与引领,每一位心理咨询师在精神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生涯中,不仅更好的深入理解来访者,不断地提升专业技术的同时,这个过程也加深了自我的内在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