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2 07:35:01 来源:北京华璨心理咨询中心
现在压力增加,心理问题增加,“忧郁”“厌烦”等抱怨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根据中国零点研究咨询小组的调查,城市的3成人压力大,朋友( 46.4% )是人们烦恼时的优先咨询对象,家人( 32.7% )和同事( 12.1% )接连不断。 有压力的时候,人们想和身边的人一起吃苦。
咨询书没有厚度,“中国式咨询”大多是发牢骚、苦水。 领导批评自己,痛苦,回家抱怨丈夫有外遇,非常生气,抱怨朋友,项目进展缓慢,非常不安,让同事抱怨……
一辈子也表现不出来
美国的孩子摔倒哭泣的时候,母亲站起来说“长大了保护母亲的不是男人”。日本的孩子摔倒哭泣,母亲告诉我摔倒的原因。 中国的孩子摔倒哭的时候,母亲用力拍打地面,告诉孩子“好,不哭,坏,妈妈打了。”
“这一段反映了我们从小就不记得表达。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说。 有压力,人的基本反应是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需要表达和交流。 交流不好的话,问题就无法解决,感情不好的话,就会有投诉。
我们父辈的成长年代是划一的,他们整体缺乏安全感,不能表达心里的意见。 长期以来,那一代人不能建设性地表现出来,但学会了赞扬和批评,成为了集体潜意识。
他们生了孩子,无意识地把这个“心理基因”传给下一代。 许多父母不应批评。 不能合理听取孩子的意见。 对老师盲目相信还是完全不相信反映了他们有效沟通的集体缺乏。 也是抱怨声音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
许多心理问题都是自己挑的
压力越来越大,中国人表现得越差,担心、焦躁越积累,就有可能得心理疾病。 教育部调查显示,62.7%的大学生发现心理问题民政部在81%的离婚夫妇中存在心理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现61%的干部心理异常。
有心理上的烦恼,外国人往往不寻求专业援助。 有调查显示,26.1%的心理残疾人明确表示“不看精神科医生”,32.3%的人认为寻找精神科医生是发泄感情的渠道,认为解决问题需要自己的精神科医生是江湖骗子,达到32.9%。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自杀者生前寻求专业援助的不到7%。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江荣认为,中国人比西方人更不愿意寻求心理援助的原因有三点:害怕羞耻,认为自己能做点什么,担心顾问无法帮助自己。 另外,女性寻求心理上的援助,心理咨询的到场者中70%以上是女性。 中国文化把女性定义为“软弱”,把男性定义为“强”,家长也常常教育男孩“不要哭,不要像女性一样”。 儒家文化又说“天行者健,君子自强不息”,提倡国人自古就有心病担当自己。
遇到问题理性地表现出来
很多到场者很痛苦,但只能自己承担,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无能为力。 这样的现状让他很伤心。 “要包容,不要默许。 “这些现象是社会发展和前进的必然过程。 让社会重新学会表达和商量需要很长的过程。 我们要有耐心,允许这还不成熟的社会犯错误。 ’他说
心理咨询师呼吁,不要倾听身边的小问题,要学会用合理的方法陈述自己的意见,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抱怨一定会少一点。 父母要理解和包容下一代的表现,不要把自己不恰当表现的缺点告诉孩子。
心理辅导员建议,为了培养心理上的帮助意识,必须记住以下两个词
人吃五谷杂粮就会生病,同样也有心理上的烦恼,心理上的疾病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即使有心理上的烦恼,也未必一定要自己承担。
感冒强的话有可能患肺炎,心理上的烦恼也是一样的,难以承担的时候,还是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商量。 最重要的是,知道去哪里是正规的心理帮助。 现在有很多面向社会的心理咨询中心。综合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科医院的临床心理科等也可以咨询心理障碍。
上一篇:五个步骤,让压力变得非常高产
下一篇:调节心理需要合理的灵活性
推荐阅读
调节心理需要合理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