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通话在线咨询网站地图咨询热线:010-88680603

首页>>情绪调节>>抑郁

抗抑郁药吃不吃

时间:2021-01-11 05:15:03 来源:北京华璨心理咨询中心

“得病就吃药”,这似乎是很明显的原因。但是对于抑郁症(抑郁症)来说,这个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出于对抗抑郁药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风险的担忧,很多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都非常纠结于医生开的药:到底吃还是不吃好?不吃会不会更糟?吃了会不会有严重的副作用?能不能少吃点?且不说患者及其家属,就连临床精神科医生对抗抑郁药的使用也有不同意见。今天,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个话题。特别是要纠正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药物治疗的误解,回答一些患者群体最关心的问题。

抗抑郁药吃不吃

药物的功劳到底有多大?

很多患者说吃了抗抑郁药没有效果,这是客观现象。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药理学研究室主任司教授发表了一组数据:抗抑郁药只对大约50%的患者有效。但也从侧面说明,仍有50%的抑郁症患者服用抗抑郁药后有效。所以很多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服药后情绪症状明显改善,父母和家人会很开心,觉得医生开的药真的很有效。其实患者情绪的改善涉及到很多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抗抑郁药的药理作用确实会对患者的大脑产生复杂的影响。

比如抗抑郁药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浓度,或者间接促进大脑中海马神经元再生士大概应该有所了解,不需要太深入研究。但是近几年来,最新的几种抗抑郁药引起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关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它们是:阿戈美拉汀、七叶皂苷和医用大麻。

随着对生物节律的进一步认识,研究者发现生物节律的紊乱可能是抑郁症的原因之一。因此,调节生物节律成为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之一。阿戈美拉汀是代表性药物之一。它是一种褪黑激素样物质,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调节睡眠周期周期节律的作用。

阿戈美拉汀已经与其他类型的抗抑郁药进行了比较,发现该药物起效快,促进睡眠的作用更明显,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少,耐受性好,无戒断反应。2014年,中国正式批准该药物临床使用。因此,总的来说,阿戈美拉汀是生物钟紊乱、失眠的抑郁症患者较好的选择。但目前学术界对该药的研究和报道较少,且缺乏未成年患者服用后的长期随访和临床资料,临床应用不广泛。此外,研究表明阿戈美拉汀有肝毒性的风险,患有活动性肝病、肝硬化或抑郁症并有肝损害潜在风险的患者应谨慎治疗。因此,由于抑郁症患者的个体差异,具体患者是否可以使用阿戈美拉汀,家属和患者可以遵循医生的经验和意见。

艾司他命的快速抗抑郁作用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2019年3月,美国FDA批准将七叶皂苷作为快速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药物上市。去年,我发表了几篇文章,分析它的实际功能和优缺点。es氯胺酮可以快速缓解重度抑郁症,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限制。在结构上与氯胺酮极其相似,也是在镇静剂和致幻剂的监管下使用。没有说携带方便,使用方便,方便。

同时,另一种中枢兴奋剂——大麻也被发现具有与艾司氯胺酮类似的抗抑郁作用。2019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李小明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潜在的抑郁症治疗靶点,初步验证了“医用大麻可用于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医用大麻,医用大麻中的主要精神活性物质是四氢大麻酚,它也会上瘾。因此,艾司氯胺酮和医用大麻对快速抗抑郁药的本质作用是相似的。都是精神兴奋剂或致幻剂,可以迅速改善患者情绪,争取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时间窗,但不能完全治愈抑郁症。说得极端一点,甲基苯丙胺也是兴奋剂,抑郁症患者服用后会感觉好一些。抑郁症治愈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只是暂时的掩盖。最近,一些西方国家娱乐用大麻的合法化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然而,氯胺酮和大麻在中国是受严格控制的精神药物。所以学者直言不讳:目前用中枢兴奋剂作为抗抑郁药是盲目的。

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艾司唑仑和医用大麻作为抗抑郁药在中国临床使用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可以应用,也有很多问题。请不要期望太高。

抗抑郁药竟会增加自杀风险?

近年来,抗抑郁药物导致自杀风险增加的问题受到国内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关注。国外研究表明,抗抑郁药可能会增加25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自杀风险(包括自杀想法和自杀行为),尤其是在治疗的前几个月。很多读者可能会觉得这很难理解。当抑郁症发展到严重程度时,患者自杀的风险更高。为什么服用抗抑郁药会增加自杀风险?这听起来不矛盾吗?目前相关药物研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根据我们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临床实践,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抗抑郁药药理作用和患者心理变化的共同作用。抗抑郁药的副作用之一是焦虑和躁动,尤其是SSRIs。然后抑郁症患者一开始就是单纯的抑郁,认为自己都要对严重的内部归因、自责、自责、自我否定负责。服用抗抑郁药后,药理作用引起焦虑不安,甚至情绪激动。当个体烦躁焦虑时,心理归因发生变化,外部归因开始出现,即寻找他人和外界的责任。此时患者所遭受的叠加心理创伤就容易被激活。如果父母给患者造成了叠加的心理创伤,就容易产生冲突。如果此时家长处理不当,责怪患者,患者的自杀念头就会加强。这种情况下,青少年患者是否应该服用抗抑郁药?2004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首次向青少年发布了关于使用抗抑郁药物的黑盒警告。但相关专家认为,FDA应该删除警告,因为这些建议可能会让部分抑郁症患者不敢服用抗抑郁药,医生也不敢开抗抑郁药。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不要因为噎废食。这两种权利中较小的一种互相伤害。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不服用抗抑郁药的后果可能更严重。这时候抗抑郁药物利大于弊。而且,增加自杀的风险只是风险,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患者家属意识到这一点,加强监管,加强自我反思、改变和促进,避免与孩子发生暴力冲突,这种风险可以大大降低。此外,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包括腹泻、恶心、畏寒、性功能障碍等。但大部分都比较轻微,对青少年患者影响不大。

抑郁症的治疗还有一点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很多医生开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喹硫平等)。)和情绪稳定剂(碳酸锂、拉莫三嗪)。很多患者及其家属看过相关资料,知道抗精神病药和情绪稳定剂一般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为什么医生会给抑郁症患者开这些药?医生给抑郁症患者开抗精神病药有以下三个原因。

在第一种情况下,对于14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如果舍曲林疗效不理想,医生可以选择百优解。大量临床实践发现,百优解联合奥氮平抗抑郁效果更好。这与大众对“抗精神病”的理解无关。

第二种情况,部分抑郁症患者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出现幻觉、妄想、被监护等,精神科医生会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这是控制精神病症状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第三种情况是由于其他特殊情况。比如抗精神病药物也有很强的镇静作用。部分抑郁症患者服用镇静安眠药后效果不佳,或者长期服用担心成瘾。医生可能会使用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

特别是对于抑郁症厌食症患者,医生会利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进食过多的副作用来增加患者的食欲。这时,副作用就成了追求疗效。至于情绪稳定剂,医生经常因为担心抗抑郁药会导致躁狂,或者因为医生认为患者的抑郁是非典型的,怀疑是非典型双相情感障碍,所以会使用小剂量的情绪稳定剂。

所以,精神科用药有很多配伍协调的规则和技巧,考验医生的用药经验和专业素养。患者及其家属在了解上述知识后,应理解并尊重医生的用药方案,有疑问时加强沟通,避免擅自停药或减量。

到底该不该吃抗抑郁药?

说了这么多,对于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应该如何看待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如前所述,对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现实中很难接受深度催眠创伤修复(TPTIH)并实现高效康复。最实用有效的方案不是抗抑郁药,而是专业的心理治疗/咨询,改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结合运动疗法、营养疗法等综合康复手段。对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来说,这些方法联合使用的效果往往比单独使用抗抑郁药的效果更好,更好的解决抑郁症背后的心理根源问题,副作用更少。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由于情绪、认知和行为之间的恶性循环,有必要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抗抑郁药。

那抗抑郁药要吃一辈子吗?

一些临床精神科医生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如果抑郁症复发3次以上,就应该终身服药。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它只是建立在纯精神病学/精神科药物治疗的临床经验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谈到抑郁症的预防复发和预后这个话题,我会从MDT的角度来阐述。

就临床精神科医生而言,我认为抗抑郁药应该谨慎使用。享有国际声誉的台湾精神病学家陆玉斌曾公开表示:“90年代以后,我不怎么用抗抑郁药了。”

当然,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过分强调药物的缺点也会导致抗抑郁治疗不足。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国内外大部分精神科医生对抗抑郁药作用的认识和临床使用抗抑郁药的理念还有不断提高的空间。要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必须涉及到对抑郁症本质的认识。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希望国内外主流精神病学不要过于依赖药物,多关注抑郁症的心理社会根源,看到其背后叠加的心理创伤的巨大作用,进而开发出更多、更高效、更根本的治疗方法。

上一篇:抑郁症的十大误区

下一篇: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五种方法

推荐阅读

产后抑郁症的十大误区,这些你需要注意一下
抑郁症患者经常说这些是在寻求帮助
如何陪伴抑郁症的家人或朋友
为什么从小学到大学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
抑郁可以通过自我疗愈的方式消除吗
抑郁症的认知疗法,希望这些对你有用
得抑郁症的为什么企业家居多?
面对抑郁症我们该怎么预防和处理?
运动会让我的抑郁变好吗?会的!
抑郁症的基本常识和误区,这些你需要知道,不能有偏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