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通话在线咨询网站地图咨询热线:010-88680603

首页>>情绪调节>>恐惧

为什么老人总是被骗?由于死亡恐惧症

时间:2021-02-06 15:00:03 来源:北京华璨心理咨询中心

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时期都有可能陷入“死亡恐惧”。临死前身患疾病和残疾,给亲朋好友带来极大的痛苦.但是,如果你不相信死后还有灵魂,死亡本身就不值得害怕。近年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精神是唯物主义的大脑过程,而不是超自然的灵魂。人死后,不会感到任何痛苦。接受死亡不可避免的现实,珍惜生命的每一刻,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自由而精彩。

为什么老人总是被骗?由于死亡恐惧症

对于接近黄昏的老人来说,“怕死”更难摆脱。因为“死亡”不再遥远,随着同龄亲友的离去,对死亡的恐惧也与日俱增,甚至让人昏昏欲睡,泪流满面。许多老年人在“健康焦虑”后被不诚实的骗子剥夺了养老金,损失惨重。心理学家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恰恰是“死亡恐惧”。作为孩子,没有人希望父母怕死到忘记活着的意义。孩子被困在迷宫中,如何伸出援手帮助老人减轻恐惧?

真实案例:“空巢老人”怕死频被骗

72岁的郑阿波和妻子“空巢”已久。儿子家在上海定居,女儿女婿不在广州。他们拍完《太阳大冶》后,回到广州享受悠闲的生活。直到四年前郑阿波扭伤了膝关节,她的人生才发生了改变。病愈后,又发现她有糖尿病。从那以后,她总是在某个地方感到不舒服,需要去看医生和吃药。

郑阿波花了几千块钱买回了西南某地方生产的国家“圣药”,后来发现是假药。半年前,她在医院门口被一个年轻人拉住,手里塞着一本名为“根治糖尿病”的新型生物制剂的小册子。从此,那个自称姓林的小伙子隔三差五给她打电话,热情地问她怎么样,并推荐她参加公司组织的“敬老自由行”。

郑奶奶很喜欢这个甜美懂事的小伙子。有时她和女儿在电话里吵架,向他抱怨。有时候她会聊半个小时。为了帮助小林完成第一季度的任务,她拿出7000元买了一个疗程的药。但是过了几天,小林的手机号突然变空了,郑奶奶醒了,又被骗了。

“我们接触到不少老年患者,他们盲目购买保健品,甚至上当受骗。一些走路不稳、血脂偏高的老年人会急着睡觉。”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魏秦岭说,这些感觉不舒服、有“健康焦虑”、整天容易受骗的老人,会不自觉地暴露出自己真正的心脏病——怕死。

据魏秦岭分析,正是因为年龄的增长,郑奶奶才会想尽一切办法求医问药,延年益寿,以阻挡临近死亡的步伐。而且因为孩子不在身边,需要家庭的安慰,所以对骗子的话很认真,被骗了。

科学家说:对死亡本身的恐惧源自不理性的想法

死亡不仅夺走了我们的生命,也迫使我们在活着的时候承受恐惧,这限制了我们的自由。美国情感专家亚历克斯里克曼(Alex Rickman)医学博士说,有些人说他们“不怕死”,这可能是一种否认,但实际上他们无法面对死亡。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已经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巨大的恐惧。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由无意识的对死亡的恐惧引起的。发现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要死了,为了对抗死亡的焦虑,他们会捍卫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变得更有激情,物质欲望会增加,会热衷于追逐名利。

死亡的过程和其他方面都是值得恐惧的,比如生前身患疾病和残疾,死后让关心自己的人感到痛苦。我们听过那么多痛苦的死亡,当身体感到不正常的时候,我们就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可怕的疾病,很快就会死去。但是,只要死后没有灵魂,死亡本身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人死后没有灵魂,对死亡的恐惧是非理性的。“死亡与我们无关,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就不再存在。”美国加州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马蒂内莫科(Marty Nemoko)也说过,如果我们意识到我们在出生前和死亡后都不会有任何意识,那么死亡可能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哲学教授、认知科学项目主任保罗萨加德(Paul Sagard)说,人类的一些恐惧是有道理的,比如飓风让你害怕,但有些恐惧是不合理的,比如没有证据担心小行星撞击地球。那么,有什么理由害怕死亡本身呢?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快速进展支持了伊壁鸠鲁的观点,证明了人的精神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大脑过程,而不是超自然的灵魂。人死后,大脑的功能就停止了,人也不会感到什么痛苦。

很多人对死亡的恐惧是宗教观念造成的,宗教是他们的解决之道。相信你的信仰会让你死后生活幸福,那你就没那么怕死了。但是,前提是你的信仰是正确的,世界上不同的信仰太多了。你怎么知道你相信的是对的?萨迦德指出,你会担心,如果你相信错了,你死后会受到永远的折磨;如果你没有信仰,你就不需要担心一辈子。

解决之道:接受死亡,便能得到人生最大的自由

我们怕死,能提就尽量不提,形成了共同的社会文化。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终身教授欧文亚隆说,为了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必须停止逃避死亡。死亡就像一项生命任务。我们知道迟早要面对,但我们总是忽略、回避、拖延。结果它挥之不去,总是浮现在脑海里,让我们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焦虑。对于生命末期的老人来说,身边的人往往不想为他们担心,比如隐瞒亲人要死在家里的消息。

南佛罗里达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内森赫夫里克说,有意识地面对死亡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它会让死亡不那么可怕,或者至少让它变得可以接受。恐惧是天生的,但勇气可以后天学会。想到死亡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抑郁,但如果每天想5分钟,一周后抑郁症状就会减轻。

虽然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死亡,但却无法避免。英国牛津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和哲学家尼尔伯顿博士认为,我们可以做的是避免死亡影响我们的生活。“接受死亡是最大的自由。”里克曼说,当一个人“永不死亡”的想法破灭时,可能会出现压力后创伤障碍,导致焦虑。这种幻灭感是好事,给人一个挑战死亡恐惧的机会,而不是活得更快乐。

很多癌症患者说自己确诊癌症的时候很害怕,甚至整个人都麻木了,但是对生活的看法完全不同,感觉前所未有的充实。有些人在心脏病发作后幸存下来,几乎淹死,他们的生活态度也会有很大的积极变化。英国利兹都市大学心理学高级讲师史蒂夫泰勒博士发现,面对死亡会让人意识到过去和未来并不重要,生命只发生在这一刻,这让人们更加感恩,感谢家人和朋友,感谢活着。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人会觉得世界变得出奇的真实和美好,会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尽可能的精彩。

专家分析:焦虑性格老人更易“畏死”

“死亡是生命必须面对的普遍问题。怕死可以说是人之常情,老年人特别怕死,这和衰老、性格、个人情况有关。”魏秦岭指出,身体机能的衰退,尤其是脑血管疾病,会使老年人的情绪更加脆弱,容易受到死亡事实的刺激。根据性格分析,焦虑、抑郁程度较高的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更明显。

老年人的遭遇也会加重对死亡的恐惧。死亡和孤独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意象。老人辞职后,特别是失去工作能力后,需要孩子在经济上支持,充满挫败感和自卑,害怕被孩子抛弃。孩子不在身边,忙于工作照顾下一代,对老人不够关心,让他们很孤独。同龄亲友的离去,增加了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

近年来,媒体上不时有报道称,“独居老人死在家中”更具杀伤力,尤其是孩子在外地的“空巢老人”更容易被触动,对自己的生活经历感触颇深,担心自己遇到突发情况,没有人及时救助。"

此外,中国人的成长过程缺乏生命教育和带着个人考虑的生死教育。人们把“死”和“病”看做是惩罚和报应,不想在生活中谈“死”。老年人很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这给他们的心灵增加了死亡的枷锁。

实用支招:亲人如何助老人减轻“死亡恐惧”?

要帮助老人减轻“死亡恐惧”,最重要的是情感支持和家庭陪伴。魏秦岭说,首先,孩子要理解老人对死亡的复杂心态,关注老人表达的“健康焦虑”,不要指责老人“没事找事”。其次,让老人的生活充实起来,多接触外界,不要做“老人”。可以鼓励老年人多锻炼身体,报名“老年大学”,学习跳广场舞,参加社区活动。同时,孩子要学会肯定和赞美父母。他们不妨赞美老人做饭好吃,打扫卫生,写一幅好画,在市场上找到一件好东西,这样可以让老人觉得自己的自我价值得到了认可,增强自信心。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孩子可以多推老人到外面走走,尽量找时间和老人聊聊日常工作和知识。老人说身体不舒服,要尽快去相应专科检查,排除身体疾病。如果体检没有问题,老人仍然抱怨身体不适,影响日常生活,不妨请心理医生介入,给予专业指导。

其次,不要刻意回避死亡这个话题,而是在适当的情况下,机智地与老人谈论“生死观”。比如,好朋友或熟人的去世,让老人不开心的时候,你可以请老人谈谈他和死者过去的交往。耐心地听他/她倾诉,有助于化解悲伤,同时也能引出老人对死亡的看法,以及如何处理善后事宜。家人可以借此机会进行引导和解释,比如评价死者“生前的精彩生活”、“大家都记得他,没有白活”去世”。“这种事情毕竟很少发生,所以会被媒体报道,大部分老人还是会被孩子照顾。”如果老人性格内向,爱看电视剧,孩子可以陪父母看家庭伦理电视剧,用“别人的父母”的故事引出生老病死的话题,从而治愈老人的心脏病。

上一篇:社交恐惧症治疗需要4个步骤

下一篇:角落恐惧症的心理治疗

推荐阅读

心理测试:你有恐惧症吗?
恐惧症:莫名的恐惧!
社交恐惧症是什么样的体验?
告别幽闭恐惧症的五点建议
惊恐发作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社交恐惧症:不仅仅是害羞
社会恐惧症是如何克服的?
角落恐惧症的心理治疗
研究发现强光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恐惧
社交恐惧症与你的出身家庭有关
返回顶部↑